“飞防”的现状与未来探讨

2020-05-22 2264

中原区    胡威

图片5.png 

随着土地大面积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及未来的精准农业、数字农业的发展,植保无人机喷雾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成为当前以及未来的主要手段,而且无人机也在快速的更新换代,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农业的需求。

利用无人机做植保——航空植保,其中飞行器施药器械、飞防药剂(含飞防助剂)、植保策略,可谓是“三驾马车”。必须要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农作物的防治要求。做为农业人来说,我们必须要掌握“飞防药剂、飞防助剂、植保策略”这三架马车;做为农药生产企业来、农药经销商,如何实现“植保无人机+”是有文章可做的,就如同“互联网+”一样,在农业领域里趋于常态化。所以说未来的农药以及农药的剂型、助剂都要围绕怎么与“植保无人机+”紧密联系。

一、飞防药剂及助剂

航空植保不同于传统的喷药方式,采用ULV(超低量喷雾理论),需要使用专门的航空药剂,其高浓度、细喷雾的超低量喷雾技术,对药液的持效期和残留有一定的要求。专用飞防药剂每亩地用水仅1000毫升左右,目前一个无人机载重10~20公斤,不过随着无人机的发展,载重会越来越大。目前登记剂型为超低容量液剂的农药只有18个登记证。

QQ截图20200522140514.png

未来超低容量液剂一定是登记的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这个剂型将会成为主流剂型。

除了航空药剂,飞防助剂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飞防药剂中添加专用剂,可以增加雾滴的沉降率;增加细小粒径雾滴的比率,减少漂移;同时减少药液在喷洒过程中由于高温、风场等影响而挥发加快;增加药剂落到作物表明以后的附着率;增加药液在作物表明的展着性和渗透性,可以使作物更好地吸收药液。

因为农药稀释倍数很低,传统的农药助剂已经不能满足飞防安全增效的需求,对专用药剂及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产品登记比较缓慢,这样飞防专用增效助剂将迎来重大机遇。

可见,研发高质量的飞防专用药剂和助剂是推进航空植保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二、目前飞防所遇到的问题

1、产品混乱

当前飞防主要是以农药经销商、农药生产企业、无人机企业服务组织以及种田大户自备等。都是直接把农药喷打到田间地头,造成了缺乏监管的乱象。尤其对于通防统治的服务组织来说,不管什么农药,是不是合格、是不是禁用的,一亩给多少钱就可以了。这张乱象会给农产品、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2、飞手不懂植保、农药知识

粉剂是飞手首先拒绝的剂型,不管是可湿性粉还是可溶性粉剂。但90%杀虫单是可溶性粉剂,是极易溶于水的,是能用于飞防的(如怕有杂质,可二次稀释,将溶于水的杀虫单液剂缓缓倒入药桶)。杀虫单在水中的溶解度:20℃时,水中的溶解度为1.335g/ml(1335g/L),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图片7.png 

尤其对专业化的防治队伍来说,急需学习农药知识、植保知识。特别是农药的特性需要加大培训,比如粉剂、悬浮剂、乳油按照什么顺序混配、WP与EC不能混在一起、农药的酸碱稳定性、哪些农药不能配(拮抗)等等。

3、飞防的局限性

因农药的特性,对于一些病虫害来说,至少目前来说是不适合飞机喷雾的。比如水稻二化螟、纹枯病;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发生在基部病虫害以及钻蛀型害虫,因用水量小、超强内吸性的药剂很少等原因,飞防的效果不会很好。还有些作物(缸豆、瓜类)、有些农药(虫螨腈、戊唑醇等)不能飞防等等。

三、航空植保的未来

随着无人机的高速发展、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的到来、以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航空植保必定取代地面人工喷雾。当然,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还需解决,比如:飞机的载水量、电池、飞防市场监管、飞防的行业标准、农药剂型的开发、病虫草害的“盲点”等。但这是大的趋势,个人认为,专业化飞防服务团队将是未来的主力军。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还有不成熟不对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结尾.png